第13章 老朋友马永伟

  今年刚刚而立之年的马永伟,理论上来说已经是S市的首富了。


  八九年中国股市试点运作的时候,他二十岁。而现在刚刚过完三十五岁生日的他,身价已经超过了一个亿。


  原本一个初中文凭,做了四年木工的愣头青,怎么也不会想到,十年后自己会成为被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当红炸子鸡。


  时代的弄潮儿总是能够把住时代的脉搏。


  成功,往往并不是偶然。


  在这个基金和信托都还是封闭式的年代,马永伟只不过偷偷提出了一个开放式基金会的概念,就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投资者。


  国家刚对公募基金立法不过四年,真正意义上的国资私募基金也没有几只是成熟的。


  而那些成熟的外资基金,都被牢牢的挡在了国门之外。


  中国国情嘛。


  如今的马永伟,操作着几十亿的资金,在金融市场里说一不二,在他看来,那些传说中的华尔街精英,想来也不过就是如此吧。


  下午股市收盘,马永伟站在S市最高的商业大厦,顶层四百平米的办公室落地窗前,点了一只雪茄。


  抽了一口,心想,这玩意卖这么贵,跟一块五一包的大前门味道也差不多嘛。


  年仅二十岁的女秘书敲门进来,细高跟轻轻的扣打着地板,小心翼翼的就像一只猫。“马总,王长友先生带了位朋友,说是想见见您。”


  马永伟心想如今看自己腾达了,这些人为了分一杯羹真是什么关系都托,王长友那个甩不掉的泥腿子,要不是因为不想食言,自己肯定不会带他玩的。


  刚刚收盘,左右没事,他还是点了点头,道:“行,让他们进来吧。”


  过了不大会儿,张羽跟王长友推门进屋。


  张羽看了眼坐在老板椅上的马永伟,跟记忆里的那位呼风唤雨的温州帮头目果真一模一样。


  一模一样的盛气凌人。


  马永伟眉毛特别浓,年轻时候的他,整个人气势尖锐的像是出鞘的利刃。


  不过在张羽记忆里,五十多岁的老马,是没眉毛的。


  再过不久,国家真正开始第一次管理民间非法集资的时候,马永伟的好日子就要暂时到头了。


  被一巴掌抽到地上之后,想东山再起,恐怕还要再积蓄个七八年的力量才行。


  老马的眉毛,那时候就要剃掉了。


  “王总。”马永伟的口气有些轻佻,坐在老板椅上屁股都没挪窝,对着王长友道:“怎么?赚够了想撤出去吗?”


  马永伟最了解面前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小痞子,在进入自己基金会后是怎么样的疯狂敛财。


  有的时候,他孤注一掷的样子,让自己都感到有些敬佩。


  特别是前天,他再一次把所有本金都拿出来加杠杆的时候,自己都忍不住劝阻了一下。


  但是连他这个操盘者都想不到,股票竟然再次涨停,这个家伙身价已经在一个多星期里,翻了八倍有余。


  自己十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?大概还在跟着木工师傅身后学徒吧,如果午餐有肉,那就开心的不得了。马永伟甚至有些羡慕的想。


  “哪里哪里,马总,搭上您这辆车是老弟的福分,您拿棒子赶,我也不舍得走啊。”王长友也是长袖善舞的角色,马屁拍完才说,“是我这位兄弟,他说有几句良言相告。”


  张羽笑着对马永伟点了点头,道:“马总好,我是张羽,幸会幸会。”


  与人交际,说句我叫什么什么,总没有一句我是谁谁谁来的有力量。


  前者是一个代号,后者则是一种身份。


  马永伟看了眼面前的毛头小子,不在意的说:“没听过你啊。你是王总的朋友?有什么事情就讲吧,不过我的时间不多,等下要和几个企业老总吃饭。”


  张羽点了点头,开门见山:“马总,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情是违法的?”


  马永伟心里一沉,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。


  他当然知道。


  他也最怕别人提起这个。


  看了下他的脸色,张羽心下了然,这个以后的私募大王,现在对私募还是一无所知。


  “小兄弟,饭可以乱吃,话不要乱讲。你可不要毁谤我啊。”马永伟虽然有些心慌,但是没有乱了阵脚。


  张羽笑着说:“马总,你就放下心来,我来不是坏你的事的。”


  丫上辈子路走的太窄了,张羽心说我这是打救你来了。


  “你是证监会的人?不对,你才多大啊?你是姓王的派来的?”马永伟沉着脸问道。


  姓王的?


  张羽皱了皱眉。


  然后说:“我只是一个学经济的大学生,碰巧遇见老同学在马总手底下发财,研究了一下你做事的规矩,觉得有些不妥的地方。就当结个善缘,别无他意。”


  马永伟捉着下巴,思量了一会儿。说“你先稍等。”


  走到门前,他对秘书说:“去泡两杯茶来。”
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评论
书页